2015年12月1日 星期二

在每天的生活中,實踐華德福教育-本文收錄於一釐米季刊第2期2014年夏季號

作者:李明玉
身為一個台北華德福教師,除了每天已經養成的習慣:準備課程、反身自省、睡前冥想外,更希望能將人智學的精神,以更貼切中國文化社會的方式,帶給身邊孩子和自己更真實的教育。於是,在三年級的甜點故事裡,配合孩子現況的需求,我選擇了春季刊裡秋香老師所提到、一生實踐大同世界的王鳳儀善人的故事。在每天中國曲調的故事開展中,原本彼此排擠、計較多少的同儕關 係,卻自然淡化了;而我自己也在每天內化的賢人善事滋養下,更趨於穩定與清明 –這是學齡孩子所需要一個成人世界的典範啊!  
說到生活實踐,記得上次文章中的教育展望,曾經提到期盼邀約資深華德福外師, 並集結台北華德福教師們齊聚一堂。沒想到 ,在短短的兩個月中,只因我們真誠的起心動念,這兩件美事都在台北發生了⋯⋯  
2014年4月24、25日兩天,德國資深華德福教師 Lothar Steinmann 來到台北,為台北史代納學校和花園新城共學開設華德福音樂研習和示範教學。尤其在花園新城兩天早上的音樂示範教學中,Steinmann老師先以社區螢火蟲的故事引導出所要教的主題「青蛙歌」 註1,然後請孩子們跟著老師輕輕唱著曲調, 再以漸進的方式帶出笛子的吹奏( 1. 模仿老師依順序用手指「按出曲調」 2. 用笛子吹出曲調); 即便是笛的出現也令孩子充滿好奇與驚喜(藏在老師身上各口袋、拆解成三個部分的笛子,在各部分一一出現後終於現身 )。接著,老師為了教學示範而帶來的自製 神祕樂器(用銅製水管鋸成的管鐘)更是讓大人小孩都讚嘆不已。
而在第二堂觀摩後的研習中,老師也提醒教學中觀察、示範、停頓的重要性,並且強調音樂與律動的結合, 方能幫助孩子身體的開展,進而順利心魂的入世。第二天的課堂中,Steinmann老師以另一 首孩子熟悉的春之歌 註2,用嘴唱出曲調、用 手比出曲調高低起伏、孩子們拉著布而使布 上下飄動⋯等等不同方式呈現出旋律的流動 。並在之後的大人研習中點出:默唱能使旋律內化而在孩子心中迴響,使他們更有意識地覺知正在做的事,最終達到陶冶那隱形的、「內在的人」的教育目的。
最後,在大家的提問裡,老師也回答:在班級經營上,教師不應只被動地對孩子的行為作出反應,而 應該扮演主動的角色;面對再怎樣挑戰大人的孩子,也能因為在備課時有充分的設想考量而能避免干擾課程進行時的突發狀況。這 一點正好明確指出:大人全面的觀照與溫柔的權威是七至十四歲孩子所需要的。  
而25日晚上在祐竹老師的工作室裡,台北華德福現職老師齊聚一堂,有走過四年的台北史代納學校七位老師,還有去年剛借華江國小教室成立的同心華德福共學園六位老 師,以及我所帶領四個家庭合作的小小花園新城共學兩位老師,當然,同時在新城兼課 、並開始以共修方式在台北開濕水彩藝術課的貞儀老師,和帶領小粲音聆唱團的阮粲老師,也與我們一起有了美好的連結。
於是, 大家除了留下聯繫方式,也開啟了人智學共享、共好的未來可能。 一個個華德福老師的故事娓娓道來是德國柏林師訓中心Steinmann老師所促成的,也是上天要我們每一個人,更踏實地將好的教育理念一步一腳印地實踐在每一天,每一個孩子身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